佛门资讯-佛教新闻
学诚法师介绍
2014-05-22 21:25:06 来源:佛学网 浏览:10
 学诚法师,俗名傅瑞林,1982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法师修学。1991年于中国佛学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授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获孟加拉国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主编、《福建佛教》主编等职务。
学诚法师出生于公元1966年10月3日,农历丙午年的八月十九日。在祖母和母亲的影响带动下,12岁的他就翻起了
佛经
。并且还常去附近的玉塔寺玩,总觉得寺院很熟悉、很亲切,不知为什么却非常喜欢寺里菩萨的慈祥与自在。后来看了许多佛教读物,深受唐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精进求法,传播佛教文化的精神所影响。
宿福深厚 少年立志
  学诚法师, 1966年10月3日(农历丙午年八月十九)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赖店镇罗峰村一个
佛教
氛围浓厚的家庭。祖母学佛并出家,母亲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父亲在村里担任会计、文书工作,为人温良恭让,是当地有名的善人;父母有三子,法师是长子。
  法师自幼孝顺懂事,平日沉默寡言,学习勤勉。八岁起就读仙游赖店中心小学,读书之余,总是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做饭、洗衣、拖地、挑水以及种田等。有时,父母在山上砍柴,法师就利用星期六、星期日步行十几里的路程,到山上挑柴。法师的母亲回忆说:“我白天下地种田,晚上出门为往生者助念,他就在家帮着做饭。做饭用的柴禾,有时就是他放学途中捡回来的落叶,那一年他九岁。”法师举止庄严,走路时不左顾右盼;他的品德端正诚实,性格敦厚,不跟别的孩子吵架。
  在祖母和母亲的熏陶下,法师从十岁起自发地茹素;十二岁那一年,开始读诵
佛经。晚上,他常常念佛打坐到九点后才写作业,有时一天只睡两个多小时。据法师母亲说:“十五岁时,我教诵两遍《楞严咒》,他就学会了。当时他就想出家,我和他父亲不同意,他就不敢出家。”1979年至1982年,法师就读于仙游县华侨中学,成绩优异。学习之余,法师经常去离家不远的玉塔寺游玩。每进寺院,总有熟悉、亲切之感,尤其喜欢寺里菩萨像慈祥自在的面容。当时,村里有一位定来法师常常带经书给法师看。法师很喜欢佛教典籍,对祖师大德的传记爱不释手,特别是唐朝的玄奘大师求法、弘法的经历与大师“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宏愿对法师日后出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初中三年级,仅剩下半学期就要毕业了,法师跟父母商量着要出家。父母开出条件说:“要把书念完,拿到毕业证书之后再出家。”法师说:“出家人要毕业证书干什么?不让我出家,我就不读书了,在家孝敬你们,帮助种田,分担你们的辛苦。”
荣誉
  1966年生于福建仙游
  1982年于上定下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上圆下拙老和尚修学
  1991年毕业于中国
佛学院并获硕士学位
  2007年被泰国朱拉隆功
佛教大学授予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0年获孟加拉国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
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协助会长工作),同时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馆长、《法音》主编、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等职务
求法时代 酸甜苦辣
  初中毕业后,即1982年3月3日(16岁)农历二月初八,他受宿生之愿的驱使,及唐代高僧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精神所影响而毅然决定出家,来到远近闻名的莆田广化寺,礼定海长老为剃度恩师,落发为僧(现长期在东南亚一带弘法利生)。并依止近代二位高僧,印光大师、弘一律师的弟子圆拙老法师修学佛法(生前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及谘议委员会主席)。在老法师精心栽培下,他律于行、志于学,认真地背诵佛教经论和儒家经典,如《沙弥律仪》、《论语》等,并在老法师面前考试通过,为以后济世利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之余,他还十分注重福德培养,打扫殿堂的卫生及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圆拙老法师对他十分严厉,有一次在拖斋堂的地时老法师悄悄地走过去检查,发现不够干净就当面让他重复拖几遍。他聪明好学做事又勤奋认真,于第二年便考进福建佛学院预科班,并以总分第一名成绩就任“班长”。法师在学院期间更加努力学习佛教经论及文化知识,课余时间总乐于帮助
学诚法师
同学各种困难,并
发心护持常住。
  1984年(18岁)法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
北京中国佛学院本科班。从此法师更加勤奋好学、刻苦专心,若有不懂之处虚心向师友请教,直至弄懂为止。也时常因思考问题而废寝忘食,从不虚度宝贵的暇满时光。他生活简单朴素,心灵善良单纯。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宁静祥和的教室里,时常会有一位身材瘦高威仪具足的学僧在课桌前,孜孜不倦地塑造自己远大而宽广的志愿并默默地耕耘着……。法师虽远在北京却念念不忘身居海外的剃度恩师及依止师圆拙老法师,常以书信往来。有一次给老法师写信说:“学院较乱,大家不愿学修,浑浑噩噩过日子,自己见了伤心并想回广化寺”,老法师回信郑重地告诉他:“别人是别人,你应当虚心学习”,这句话给他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在遇到困难时至诚地祈求三宝庇护及敢于突破困难,面对自我,升华心灵。另外赵朴老对法师也爱护有加,常帮他及时解决许多困难。1988年(22岁)本科毕业后考上研究生,法师继续攀登智慧的高峰,探索佛法的深邃,并于同年在四川成都文殊院宽霖大和尚座下求受三坛大戒。
  1989年,广化寺方丈毅然法师退居。当时,学诚法师的学识已引起佛教界有识之士的注意。在德高望重的中国佛教
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关怀下,经毅然法师举荐和全体执事一
学诚法师(前左)
致赞同,决定将年仅23岁还在就读研究生课程的他推上广化寺方丈的位置,并于同年二月初八日举行升座典礼。成为全国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名寺方丈。法师面对崇高的名位,毫不自满,反觉得自己德才不够担此重任而几度推脱。有一次他竟不告而别,但大家觉得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又把他找了回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法师任方丈期间仍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钻研学习,并于1991年顺利通过了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的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兼任福建佛学院副院长。
身兼数职 认真负责
  法师于1993年(27岁)被选为中国
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在京期间,无论出访国内或者国外他总是谦虚地为同行的老法师们服务,从中观察他们如何为人处世,历境练心
学诚法师(中)
,方便度生的。1995年任
福建佛学院院长。1997年任福建省第八届政协常委。1998年(32岁)被选为福建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教》主编,《福建宗教》顾问。曾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中国反邪教协会理事,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9月16日(36岁)在第七届佛代会上,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是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领导集体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兼任《法音》杂志主编。谈起自己的当选,他表示,“这是前辈高僧大德对我的信任,我将尽心尽力地辅佐会长,并做好分内工作”。多年来法师在中佛协的付出是不言而喻的,实难用寥寥数语来加以表达。2004年1月16日(38岁)荣膺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方丈,3月13日任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8月20日任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是唯一的汉族僧人。2005年7月当选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年纪这么轻便身兼多项要职,每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他的时间是分秒必争,但并不以此为负担,反视为庄严。他常说:“无我无畏,无私无忧”。无论在何处大家看到他都是和颜悦色,身心自在,一点也显不出因事务的繁忙而忧愁不安,这说明内心具足戒定慧的功德;充满着光明、清凉、快乐、宽大,亦是具有菩提心的流露。有学僧问这种境界是怎样修的?法师说:“克制自己,不迁怒,常反省,代别人着想”。这位佛子是怎样赢得社会和佛教界的嘉许与厚望的呢?
两院建设 培育英才
(一)寺院
  ⑴广化寺
  福建莆田广化寺是八闽
佛教一大丛林。从寺院建设到组织规划、从人事安排到管理制度、从寺院教育到丛林生活、从自身修养的提高到整体素质的加强,法师样样操劳,尽职尽责,在他的住持领导下,住众由原来的百人左右增加至二百六十多人。多年来,广化寺始终坚持“不卖门票,不设商业网点,不赶经忏”的“三不”原则,把寺院的职能真正落实到教化众生、和谐社会上去。住众单资是全国同类丛林中最少的,生活条件也是一般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寺院培养出了一批批道心坚固、信仰纯正、德行高洁、安贫乐道的法门龙象,并在佛教界以坚守佛教传统戒律和重视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两方面的成绩而立为榜样,被赵朴初会长誉为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
  1990年11月,赵朴初会长在视察寺院时说:“学诚法师住持的广化寺,着重在道行,根据
佛教原则办事,决不迁就人情。这一点,坚持得好。我在广化寺供了斋,也随众过了堂,看到他们如法如律的宗教生活,我深受感动。他们办的壁报,一方面宣讲佛法,一方面宣传在社会上做人的道德,不但让寺庙里的人了解社会,也让社会上的人了解僧人,效果很好。”正所谓:“一入山门长道心,南山风范见传承。威仪秩序斋堂里,粒米当思大众恩。”
  法师每次回广化寺,哪怕是半夜,次日也都要和大众一起上早殿。他经常找执事法师了解寺院的情况,还特别关心巡夜人员,常常会晚上十点到十一点左右在寺院走走,和他们谈话。法师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上到老和尚下到小沙弥,他对寺里的每一位僧众都非常关心。法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僧众的问题会委婉善巧地开导,令对方心悦诚服,欢喜领受。
  法师常说:“要想改善目前
佛教界滥传戒、滥收徒、滥赶经忏、滥挂单的现象,必须重视戒律,学习戒律,弘扬戒律。”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中国佛教协会与莆田广化寺联合举办了108天盛况空前的规范传戒法会。在1997年4月的中国佛协办公会议上,赵朴老对此给与了赞叹:“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如学诚法师在莆田广化寺搞的规范传戒,舆论反映很好。”
  2003年3月至4月,广化寺再次如法如律地举办了传授三坛大戒的法会,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全国25个地区的340名僧众参加了受戒。作为得戒大和尚的学诚法师,十分关心戒会的运作情况,亲自主持制定规划并参加每天晚上的引礼结行会给予指导,从整体到细节上把握法会的节奏,并随顺因缘及时作出调整。法师对戒子们寄予了深切厚望与期许,他教导戒子们应树立起出家修行的正知见,要珍视戒会的殊胜因缘,殷重忏悔发愿,以期得到清净圆满的戒体,同时当发广大心,为振兴中国
佛教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为使常住僧众也能多闻思经论,法师在常住开设了
佛法学习班,弥补了长期以来寺院僧众以承担做事为主而缺乏闻思的不足。他多次告诫大家,无论在社会上还是佛教内部,教育的核心作用是不可改变的,人越老,习气越不容易改,所以要从青年人开始培养,以后才能带动各地佛教的发展。出家众是从在家众来的,只有在家众素质提高了,具有正知正见,能如理如法修学,进一步成为出家僧伽,这样的出家人才能真正住持佛法、弘法利生、绍隆佛种、续佛命脉。在法师思想理念和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一些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逐渐加入到佛教团体中来了。
  为了引导教育广大
佛教信众正确地学习佛法、护持佛法、利益社会,在法师亲自参与和指导下,广化寺每年举办传授“三皈五戒在家菩萨戒法会”“精进佛七法会”“万佛法会”等。为响应政府提出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之号召,为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和储备人才,法师还特于“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倡办“‘福慧之旅’寺院生活体验营法会”,面向青年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程,揭示身、心、灵三个层面的生命内涵,以帮助青年人改善生命、净化心灵,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思考生命的价值。福慧之旅共举办了十一届。
  ⑵法门寺
  应法门寺常住两序大众的礼请,经陕西省
佛教协会批准,上报中国佛教协会同意,法师于2004年1月16日荣膺法门寺住持。在晋院仪式上,法师表示:“我来法门寺的任务:第一是做好工作,第二是搞好法门寺的团结,第三是发展佛教的各项事业。”
  晋院后不久,法师就礼请了新一任执事,成立了五人领导小组,并进一步完善了寺院各项管理制度。在一次执事会上,大家谈及寺院改扩建工程遇到的困难时,法师说:“这些有形有相的生灭法都好办,目前真正需要的是人才建设,这一点刻不容缓。”
  2004年4月11日和5月22日,法师在法门寺率两序大众以
佛教最高礼仪,先后接待了前来视察和指导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和西藏佛教精神领袖十一世班禅大师。同年5月25日至6月5日,法门寺佛指舍利被迎请到香港供奉十日,法师担任迎送团副团长。期间法师接受了香港《凤凰卫视》《大公报》《民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法师说:“佛指舍利出访香港,是一件‘发心不可思议、因缘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的佛门盛事。”
  为进一步稳固道风学风建设,依照佛制,法师在开设学习班、举办讲座、举办法会的同时,还倡导恢复了每半月诵戒的制度,并率领大众于2004年6月7日,举行了自国家恢复宗教政策以来法门寺的首次结夏安居。通过这些措施,建立起了清净和合的僧团,谱写出住持正法、续佛命脉的新篇章。法师在一次安居开示中提到:“安居结束后就办培训班,先提高寺院内部僧人素质,以后再办
佛学院,将来要并弘三大语系、八大宗派,开设多种课程。”以后每年均举行结夏安居。同年8月29日至9月5日,法师主持了“盂兰盆普度法会暨第一届传授在家三皈五戒菩萨戒法会”,共千余人参加。11月11日,值逢药师佛圣诞,法门寺佛学班在法师的精心指导下成立。
  应韩国
佛教宗团协议会邀请,2005年11月11日至12月20日,法门寺佛指舍利被迎请到韩国供奉42天,法师担任中国佛教代表团迎归团团长。他在恭送仪式上发表讲话:“千载一时,因缘殊胜,众生欢喜,在这佛指舍利即将赴韩国供奉的无量法喜中,让我们共同沐浴在佛陀慈悲、智慧的吉祥之光当中,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多做功德。此次盛举必定为进一步巩固中韩两国佛教界的‘黄金纽带’关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迎归安奉法会上,法师说:“中韩两国的传统友谊,以及中韩两国人民种种的友好关系,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真实的利益。”
  2006年2月16日,缅甸总理梭温先生一行四十多人访问法门寺。同年4月24日,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纳亚克先生一行九人访问法门寺,总理邀请法师去斯里兰卡进行
佛教文化交流,法师说:“中斯佛教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我先后去贵国访问过三次,受到贵国政府和佛教界高规格的欢迎。今天在法门寺能见到你们,我们很有缘。”同年5月17日,中国法门寺与韩国道诜寺缔结“友好兄弟寺院”。在八百多人的见证下,学诚法师和韩国道诜寺方丈禅默慧慈大和尚在证书上签名并交换了文书。22日,法师率两序大众迎接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考察团一行。法师说:“南北传与藏传佛教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只有比肩同进,团结合作,佛教这个整体才能和合发展、进步壮大;我们信奉的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弘扬的都是佛陀‘慈悲、智慧、平等、圆融’的和平教义,目的都是净化人心、利益社会、维护世界和平。”
  2006年7月19日至24日,第一届“法门之光”福慧营在法师的倡导下成功举办。“法门之光”给大家创造了一个认识与体悟
佛法的平台,旨在帮助年轻人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福慧营坚持以净化为原则,结合年轻人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程,诸如寺院巡礼、快乐人生、禅修体验、业果法则、幸福人生论坛、疑问解答、影片欣赏、传灯晚会等,以期达到“认识自我、把握人生,认识社会、把握未来,认识佛教、净化人心”的效应。2008年7月,在第二届“法门之光”的开幕式上,法师开示说:“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常常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都会认为这是外境的过失,认为是别人安排不合理,不容易在自己内心当中去找原因。佛法告诉我们,所有的问题要在自己内心深处去找原因,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佛法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传承下来的就是经验的指导。只有通过有经验人的指导,我们才有办法把内心的烦恼、无明、尘垢、痛苦去掉。”2009年7月,法师前往出席第四届“法门之光”褔慧营,并为学员传授皈依,同时出席了法门寺佛学院首届学僧毕业典礼并发表了题为《做人要低调 做事要中调 修行要高调》的讲话。法师说:“做人要低调,就是说我们要谦虚。做事要中调,就是说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修行要高调,就是我们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佛法、弘扬佛法这个出家人的本份上,‘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法门之光”于每年夏季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五届,影响深远。
  2009年5月9日,在法师的主持下,法门寺迎来了又一千年盛事——佛指舍利安奉大典。法师亲自主持、迎请佛指舍利永久性安奉在法门寺。安奉法会期间,天空一直下着小到中雨,法师一直双手合十,泰然走入雨中。
  在安奉法会上,法师说:“佛指舍利是佛陀的真身舍利,是全世界
佛教信徒仰止崇拜的至高圣物,也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宝。今天,佛指舍利安座于外观庄严的舍利塔内,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徒的一件盛事,也是世界佛教徒的一件盛事!这是佛教四众弟子之福德所感,是国泰民安、政通人和之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之象征!这对于彰显佛祖精神,传播佛陀慈悲和智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私下里法师告诉弟子们说:“当时,我这一路走来,百感交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佛指舍利,最终由唐僖宗将真身舍利封入地宫。1987年佛诞日,沉寂了1113年的真身指骨舍利重现人间!这期间,舍利虽然出访过泰国、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接受近千万人的瞻仰。但是,寺院和政府考虑安全等多方因素,始终没有公开将舍利安奉于法门寺地宫。如今众缘和合。这里面绝对是有因缘,有无量的因缘。”
  身教先行、言教相随是法师一贯的风范。只要在寺院,法师每日必坚持上殿、过堂,即便是凌晨一点多才休息,第二天也依旧上殿。有一次因身体欠佳,医生叮嘱不能上殿,可法师第二天仍然闻板起床,他说:“养成懈怠懒惰的习气,以后不好改。”在饮食上,典座法师怕他不习惯西北的饮食,想为他单独做饭,他却说:“我从来没开过小灶。”有一次用斋时,侍者问他:“师父您是南方人,吃馒头习惯吗?”他笑着说:“做什么吃什么,入乡随俗嘛。”他衣着朴素大方,有一次侍者发现他的袈裟破旧了,准备为他再请一件新的,他知道后认真地说:“不需要,我从1989年当方丈至今,这件袈裟跟随我整整十五年了。”后来又补了好几个地方继续穿,侍者暗自叹道,这才是名符其实的袈裟。法师与社会各界人士相处时,常以其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来访者探讨各个领域的问题,几乎每次都让来访者满载而归。
  看着如今法门寺的迅速成长,有人说这是法师的功德,但他却说:“这是大家
发心承担的结果。”在这位年轻“长者”的带动下,法门寺昔日的盛况一定会早日重现,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⑶龙泉寺
  2005年4月11日,在众善信殷重祈请下,经由北京市宗教局批准,法师乘宿悲愿,怀着振锡北京、重兴古刹的心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上的龙泉寺,住持起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刹。
  在颁发宗教活动场所证书的仪式上,法师说:“今天龙泉寺恢复为
佛教活动场所,佛菩萨欢喜、人天欢喜,更是北京广大佛弟子欢庆的日子。”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说:“本寺由学诚法师住持,必将起到涤瑕荡垢、推陈出新的良好效果!必将使龙泉寺成为首都模范道场。”冷落近百年之宝刹,忽欣欣然又发朝气,久已断流之龙泉,复又涌出清流!法师后来说:“我1984年来到北京时,观察当地居士们的情况,发现不少居士要跑到外地去找道场。那时,我就有个愿望:希望在北京提供给大家一个学佛的场所,提供给大家一个修行的宝地。21年后的今天,因缘终于成熟。”
  僧团入住后,一系列问题与困难迎面而来:这里除了有十几间古朴的木架构建筑之外,水、电、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都不完善,食宿条件也都很简单。寺院用水来自山地地表径流,进入冬季后,输水管冻结,僧众只能到其它地方抬水、挑水。可以说,从寺院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到僧团建设,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无不要由法师操心策划、组织,其中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但法师深知龙泉寺的恢复与开放无论对海淀、对北京,还是对国家、对社会、对
佛教、对众生,都将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所以法师从不遇难而退,反而会以更强猛的心力面对新的挑战,迎接新的开始。
  培养人才是当前
佛教界的首要任务,十几年来,法师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如何营造一个培育僧才的良好环境。法师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新的时代、新的时空因缘条件下,我们怎么样来组建僧团,特别是我们出家的比丘僧在新的因缘条件下,怎么样来绍隆佛种、续佛慧命、成就佛教的事业,这里面面临很多问题。
  “比如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资讯也这么发达,出家人的寺庙与外界可以说已经没有隔离了,寺庙和外在的社会可以说已经融为一体,就是说社会上的种种的信息不知不觉地就会传播到寺庙里来。比方说网络、收音机、报纸、各种各样的刊物、各种各样的活动等等。出家的比丘怎么样来巩固自己的道心,怎么样在
佛法的闻思修上能够不断增长自己内在的功德,内在的力量;同时又有这种能力来回应社会上的各种资讯对我们出家人道心的侵袭;同时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出家人又要承担很多的事务。因此既要保证出家人的闻思修不间断的传统,同时又要勤修戒定慧,要寂静、安乐。
  “另一方面,又要普度
众生、承担如来的家业,关心社会、服务众生、走进人群,所以对现代的出家人来讲,对他的挑战是很大的。只有建立一个清净和合的僧团,只有把寺庙的各种防范措施做得比较到位,只有寺庙里面的各种功能比较具足,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在法师悲、智、愿、行之力的感召下,龙泉寺新型僧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起来。进入寺院的僧众都经过严格挑选,在信心、道心、文化程度、组织观念、集体观念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法师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必须把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这就必须建立清净、和合、增上的正法僧团,要有很浓厚的学修氛围,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规模。僧团要以持戒为根本,并且要有一套完整的学制,形成一个学修体系。僧团的学修体系中,要配合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僧团的正常运作。这是僧众能够长期持续在
佛法上用功的有力保证,不仅是让现在的人,而且能让以后的人都能够在这个道场里一直往上走,这样佛法才能够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法师教导僧众:“建立正法靠的是清净和合增上的僧团,否则正法难以住世,
佛法难以发扬光大。你们发心出家,又很用功,我很高兴。应知道自己出家的目的为何,知道自己的使命、责任,不仅仅是为个人,要为整个佛教,为众生法身慧命,为正法的弘扬。对自己所选择的路有笃定的信心,才能克服困难。我们不能走宗派的路子,世界宗教正在走向对话,在一些场合下,我们一说话代表的就是佛教。你们以后是整个佛教的接班人!我们培养人才,不是培养一般的住持,或会说法、会做事的人,要培养有大愿力、大慈悲、大智慧、大行为的高僧大德。”
  法师告诫大家:“虽然僧团提升是最必要的第一步,但也不可能等到学好了再去弘传,要边做边学、教学相长。四众弟子的教育是僧团弘法利生的主要工作。”在他的引导带领之下,龙泉寺开始对外举办各种法会,广泛接引信众。
  2005年农历四月初八,龙泉寺首次举办“浴
佛法会”,约有三百人参加。法师为信众传授了三皈依,并开示说:“皈依不仅仅是念一遍仪轨把皈依证拿回去就可以了。我们是佛门弟子,要按照佛法去身体力行。”皈依信众初蒙法益,得沾法喜。
  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寺院首次举行结夏安居,于此三月之中所有僧众禁足摄心,学习戒律,并自此以后,每半月如法羯磨,依律诵戒。农历七月十五,僧团三月结夏安居圆满并举办“盂兰盆法会”。为筹备此次法会,法师几乎每天都从中国
佛教协会返回寺院,带领僧俗二众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结行会时,法师勉励大家:“只要我们发心正确,真正以佛教之兴衰为己任,以天下苍生之疾苦为己任,必有诸佛加被。僧俗弟子们要如法行持,真正为佛教做实事,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农历九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出家日,龙泉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法华法会”。二十日下午,法师为求受皈依的信众传授了
三皈依,并赞叹大家进入佛门皈依三宝的殊胜善根。法师表示:“龙泉寺将对在这里皈依的信众负责,以后还将会继续举办法会,并且为信众提供学习佛法的课程以及修习的机会。”
  2006年正月初一至十四,寺院举办了“迎春祈福华严法会”,上千人在寺院共度春节。初五,法师在寒风凛冽的露天会场为二百多位信众传授了皈依、八关斋戒。在僧众总结会上,法师说:“一年来,诸位同学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从中也碰到不少境界,你们都能够去面对与解决,十分可喜!”
  在法师愿力悲心的摄持下,以“华严法会”为起点,2006年全年,寺院又举办了“法华法会”“盂兰盆法会”“中元普度法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务活动。每次法会,法师都会为信众传授皈依、八关斋戒,接引
众生进入佛门。特别是在“五·一”、“十·一”黄金周举办的佛教文化系列活动,向社会大众展示了佛教积极入世、普度众生的精神面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法会的信众越来越多,法会规模逐渐扩大,影响越来越好。
  在法师的精心安排下,寺院办法会的各种因缘,逐渐成熟。2007年以后,寺院每年的正月初一~十四,举办诵《华严经》法会;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日,举办诵《法华经》法会;清明节,举办诵《
地藏经》法会;五一,举办诵《楞严经》法会;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举办浴佛法会;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举办诵《法华经》法会;七月十五,僧团结夏安居竟,举办盂兰盆法会;十一黄金周,举办诵《楞严经》法会;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日,举办诵《法华经》法会。从2009年10月1日黄金周起,法师根据新的缘起,对法会的类型作了新的调整,将结缘型法会转变为教育型法会,每年举行“十一精进共修法会”。
  法师十分重视戒律的行持。从2005年开始,寺院每年均举行结夏安居,在2006年结夏安居期间,他为弟子们规划了密集的戒律课程和相关的辅助课程,并每日回到寺内亲自授课。他教导僧众:“在安居期间,重点是摒弃外缘、收摄身心,培养对戒律的好乐心以及对
三宝的深厚信念,戒律是正法久住的根本,成就无上菩提的道基。”除了每晚带领僧众深入学习戒律的内涵和意趣,法师还着重教授弟子如何将所学戒律结合实际修学生活的状况进行分析、抉择。全寺上下,以戒为师,清净和合,个人及整体都有明显的进步。
  在管理方面,法师高瞻远瞩,他参照戒律羯摩制度及现代丛林管理经验,确立了僧团伦理规范:僧团成员遵循戒别和僧团行政两种伦理。
  依戒别高低的伦理是以受戒的程度来区分,即比丘、沙弥、净人三个层次,同一个层次里按照受戒的先后排序,即依戒腊,上殿、过堂、
诵经、布萨等宗教活动的位次都要依着戒腊来排序,下座对上座要恭敬,学习;行政伦理即依行政职务的高低,在做事时就要依着行政系统,下位服从上位,清众服从执事。两种伦理各有适用的场合,不能混淆,也不能执此废彼。同时,上座对于下座要关心、引导,执事对清众要以身教为先,不可有当官的心态。总之,僧团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安立好自己的角色,敦伦尽分,一个僧团就能够有很强的和力。
  以净人、沙弥、比丘之序,下位成员虚心向上位成员学习,接受教导和劝诫,上位成员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照顾帮助下位成员的成长和提升。对年纪轻的出家众,法师特别安排他们学习背诵《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庄子》《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等传统文化经典,以提高道德素养,促进人格、僧格的完善。
  在法师的不断总结摸索下,龙泉寺僧团既继承了传统丛林的精华,又汲取了现代
佛学院教育的特点,形成了高素质的僧团。
  僧团规定:清众不拥有手机,平时不准对外联系,需要联系时,申报执事法师批准方可;不看电视、报纸、杂志及收听广播;寮房内不存食物,斋堂外不吃零食;不发单资,儭钱入公,僧团保证个人一切合理开销,解决僧众的一切后顾之忧,保证在学修时身心安定……合理的制度保证了僧众的清净修行。
  僧众上殿、上课、过堂、出坡、安居、学戒、羯磨、半月诵戒等各项活动,如法如律、秩序井然。大家还经常自我检查和纠正平日言谈举止中不合威仪、不如法的地方。在课堂上,法师常带领大家一起读诵、研究经论,如《华严经》《大智度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分律比丘戒本讲义》等。法师还带头出坡劳动,2006年6月,为了解决用水紧张的问题,他亲自带领僧俗弟子,上山到山涧的源头水坝处,清挖淤泥积沙。(12 -插图-挖水库)
  只要在寺院,法师就会坚持上殿领众熏修,在龙泉寺自然也不例外。法师说:“僧团清净和合,在于知见、戒律、如法行持;行持在于个人修行用功、定课及
发心承担、利他。个人无定课,谈利他不太可能。”“你们在一起,应比兄弟还亲,同道、同参、同学,我们亦师亦友亦学人。”
  在法师言传身教下,僧团通过学习、修行、做事,历境练心,将“闻、思、修”“戒、定、慧”,理与事,
佛法与世间法,个人与团队,自利与利他有机地结合起来。“六和”精神在僧团内部得以逐步实现:统一知见,建立共识;戒行清净,和合共住;学修并进,相互增上。一进僧团,即能令人感受到纯实的道风及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通过依师学修、依法和合、依友增上,使得整个僧团呈现出佛法与生命结合后积极向上的面貌。
  法师还经常为僧团的同学们介绍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情况,引导大家认识
佛教的复兴与发展同党和政府的大力保护与支持是分不开的,作为佛教徒,必须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法师曾经发短信策励僧众:“我现在最大的使命就是培养人才和弘法,今后,你们要发广大心,勇敢承担。我是为你们铺路搭桥的,我会用自己的一切帮助大家、成就大家。我与你们也有宿世的缘份,很愿意同诸位一起走下去,直至永远。诸位的条件都比我好,未来的成就是不可思议的。你们要相信自己的未来,从而更加努力、和合、辗转增上。”
  由于法师自身功德的感召,僧团已从最初的五人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目前的建筑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僧团日常运转的需要。法师发大愿力,带领僧俗筹建具有多功能的弘法大楼——见行堂及东配楼。在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前期阶段的设计到中期阶段的框架结构建设,及后期阶段的装修,法师均投入了大量心血。他几乎每天从中佛协下班后,都会第一时间到工地上关心视察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指导解决施工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他还常常亲自投身于施工中,与工人一起搬砖砌墙,特别在后期阶段,法师常常与大家彻夜奋战在施工现场。把白天在中佛协上班的劳累全抛于脑后。实际上法师怎么会不累呢?这真正是在为
众生示现菩萨无我利他的行境。
  2009年9月30日法师在新启用的见行堂开示龙泉道场有序化管理的长期方针:一、僧俗有序:1.戒别行政,不二而二;2.理上平等,事相差别。二、学修有序:1.信解行证,次第分明;2.发
菩提心,广集资粮。三、工作有序:1.语默动静,如法如理。2.待人接物,诚心诚意。四、生活有序:1.衣食住行,清净庄严;2.规范三业,身安道隆。对于僧俗有序,法师开示说:“僧俗二众不可分离,出家众住持佛法,在家众护持佛法,出家人与居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分工配合、各司其职,并且要形成一个和合增上的团队,形成僧俗配合传持佛法的模式。出家人修行、用功,在法上提升,并引导在家居士护持僧团,然后僧俗配合弘扬佛法,这个体系的形成非常关键。有了这个体系,才能够真正凝聚起强大的共业,将佛法事业做得深入、广大。”
  2009年10月8日,为具体落实龙泉道场有序化管理的构想,龙泉寺成立了五个部门,分别是:一、工程部(负责寺院的各项建设);二、文化部(下设三个组:DVD制作中心、编辑中心、翻译中心、北京复兴大国学文化基金会);三、慈善部(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四、弘宣部(龙泉之声传统文化网);五、教化部(法会处、学修处、研修处)。自此形成僧团内部按执事制度运作,弘法事业按组织架构运作的新格局。
  在法师的带领下,寺院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到优秀僧才的培养,都不断向前迈进着。龙泉寺必将成为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提升道德、净化心灵的源头,交流文化、联结友谊的纽带,弘法利生、祥和社会的宝地。诚如法师所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是为明天做准备;今年所做的事,是为明年做准备;今生所做的事,是为来生做准备;生生世世所做的事是为成佛做准备。现在还不是最好,唯有成佛才是最好!”
(二)学院
  ⑴福建
佛学
  福建
佛学院是于1983年4月1日由已故当代高僧圆拙老法师等发起,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成立的,属于省级佛教院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较早的佛教院校之一。学院分男众、女众两部,男众部设在莆田广化寺内,女众部设在享有“江南第一女众丛林”美誉的福州崇福寺内。
  身为院长的学诚法师承前启后,在赵朴老提出“当前与今后相当时期内
佛教最重要的工作: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引导下,根据多年的修学体悟以及观摩国内外各大道场办学方式的经验,针对现代丛林修行方式不同于古代隐居丛林这一实际状况,以三大语系并融、八大宗派并弘的胸怀,前瞻性地提出并实践 “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修学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四化”办学理念。学院以“悲、智、愿、行”四大菩萨之精神为院训,以恭敬三宝、尊师重道、防护六根、修改习气、培养信心、树立正见、刻苦修学、积福耐劳、解行相应、清净和合十条为修学原则,培养具备“志、道、德、才、学”等素质的现代出家众。
  法师牢记赵朴老“当前
佛教最首要的问题是培养人才”之教诲,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育僧工作,一大批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青年法师脱颖而出,他们或走上讲坛,或从事佛学研究工作,或开创慈善事业,或住持一方领众熏修,或到海外弘法。法师以纯朴的作风和坚定的信念,向一届又一届佛学院师生传递着爱国爱教的思想情操及“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理想。
  法师身先士卒,带领全院师生二时课诵、过堂用斋、出坡劳动、布萨诵戒、结夏安居、
念佛禅修等,如法如律、井然有序,形成了学修一体、解行并重的修学氛围。学院现在师资力量雄厚,男众部教务工作先后由智敏、界诠、慧海、圣悦、演莲、妙峰、法空、达阳、菩提、振宇等法师负责;教学方面主要有济群、瑞印、照明、贤空、法辉、寂相、演悟、般舟等法师。同时,全院师生在院长的带领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列中,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国家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世界和谐而努力。
  福建
佛学院迄今已有11届毕业生,毕业、结业者一千四百多名。目前学院设有中专班、大专班、研究班三个梯次,每个梯次学制三年,在校学僧220名,法师30名,外聘教师10名。学院毕业生到世界各国留学、弘法、住持寺院的有五十多名,在全国各地佛教协会工作的有一百多名,在各初、中级佛学院任教的有六十多名,还有的在各地寺院担任重要执事。这些佛教人才给佛教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佛法的弘传做出了贡献。
  学院这二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与法师多年来无我无私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法师说:“中国
佛教僧才缺乏,亟需培养,要十年二十年紧抓不懈地努力,才会有成效。”1990年至1994年间,教务处出现师资危机,法师每周讲16节课,并且发愿:“只要有一个学僧,也要将佛学院办下去。”法师还十分关心佛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于1999年亲自设计图纸筹建风格独特的新教学大楼,增设电教室等多项硬件设施,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在他的带领下,福建佛学院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⑵法门寺
佛学
  陕西法门寺
佛学院,自学诚法师2004年1月16日担任法门寺住持以来,秉承着前任方丈净一老法师的遗愿开始发心筹建。本院位于陕西法门寺院内。
  2004年11月11日,值逢药师佛圣诞,在法师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法门寺
佛学班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成立了。到2007年,经过法师三年多来矢志不渝的努力与推动,法门寺佛学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正规渐渐走向正规,佛学班的软件、硬件设施已经达到中上级佛学院的水平。因缘聚会,在这年12月份,法门寺佛学院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正式成立,属于省级佛教院校,是西北第一所汉传高等佛学院。
  本院与福建
佛学院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在法师悲心愿力的感召下,很快从四面八方涌来一批高素质的教职人才。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佛学院、福建佛学院等,现有法师八人,外聘教师二人。教师队伍稳定,教学认真负责,管理以身作则。法师们道心坚固、信仰虔诚,除了办佛学院之外,还积极参与承担法门寺的重大接待和重大法会的工作。开学伊始,只有24位同学,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佛学院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得到教内外的认可,学僧源源不断前来求学,现在有三个班级共92人,分别为中专班、大专班和本科班。
  
佛学院硬件设施,由已故前任方丈净一老法师于1997年至2002年发大心筹建。目前教学楼八栋,大教室四个,大讲堂一座和一个图书馆,硬件设备可以招收300名学生。每栋楼都安装了暖气设备,教学器材有投影仪、计算机等,电教室和体育场正在筹建中。图书馆藏书近万册,有藏经五部,各类佛教杂志数十种,基本上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
  2006年夏,法师为了加强法门寺
佛学班与福建佛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利用结夏安居的三个月时间,让彼此互派一个班参加对方寺院的结夏安居,进行相互观摩与学习,效果显著。
  2009年7月24日,法门寺
佛学院迎来了首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的日子。作为法门寺佛学院院长,法门寺方丈的学诚法师,在法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特地从北京赶来参加学僧们的毕业典礼。法师在典礼上开示道:“做人要谦虚,要努力地放下自我,放下我执,随顺众生;做事要遵循中道的原则,做事要恰到好处,通过佛法的智慧,方便善巧地处理各种关系,做好自己承担的相应职位的工作。修行、弘法要积极,要发大愿心,承担起弘扬正法、利益众生的责任。”
  法师认为,
佛教的教育应该引导四众弟子从原始、片面、落后、短视、陈旧的观念里解放出来,走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道路。除了要注重自身修养——以道感人、以德服人、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真实修行、真实弘法之外,作为佛教徒,还要有长远的眼光,要能够把握新时代佛教发展的命脉,要懂得利用现代化设备(如电脑、网络等)和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方法来弘法。
  2006年,开展网络弘法的机缘日臻成熟。法师的一位友人在飞机上主动提议为法师开通博客,法师随顺因缘,于2月21日开始启用。博客开通以后,一幅幅活生生的法师带领弟子们将
佛法生活化、现代化的画面源源不断地透过互联网展现出来,赢得了广大信众和普通民众的一致好评。博客开通五年来,点击率已超过555万人次,接引了大批网友学习佛法,成为法师与广大信教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流互动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中新社记者徐长安曾这样报道:“博客(Blog)在中国兴起尚无多少时日,但在迅即引起广大网民参与之时,也引起中国
佛教界人士的兴趣。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大和尚对博客的热衷,使他成为中国佛教界‘博客第一人’。自从开了博客,学诚就像为自己开了一个课堂一样,通过博客和学生交流,师生相得益彰。
  其中既有关于自己参加活动的报道,例如今年首届世界
佛教论坛期间学诚的演讲,也有他和网友的问答。举一个例子便可窥见学诚博客道场之一斑。今年8月,一位叫觉缘的网友留言:‘师父:弟子最近修行总是不进不退,该改掉的习气,也一直没能改掉。我也如常,念佛念咒。这些年来总觉得自己没能进步,一直卡在某个关口,无法前进。弟子该如何突破?学诚回复:检验修行是否进步有三个标准:烦恼调伏否?业果深信否?戒律清净否?’”
  法师在2009年第二届世界
佛教论坛的一次座谈中,面对着电视媒体香港凤凰卫视,叙述了他开博客的因缘和想法:“2006年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在新浪网上面给我开了一个博客,送到庙里面来。起初我还不明白这个博客是什么意思,然后他就跟我讲,你不妨试试看。我后来想,他已经开好了,要把它关掉的话,到时候这个影响也不好,所以就接着做。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想怎么做呢?我就把过去自己发表的一些文章拿到上面去登。登一登,登完了没有东西登,那怎么办呢?后来我就去做了一个调查。大家说,大家非常喜欢了解寺庙里面的出家人是怎么学习、怎么修行、怎么用功的,他们是过着怎么样的一种生活,之后我们庙里面的这些法师们就一起进行集体创作。
  “所以我这个博客,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博客,还是一个众人的博客,大家一起写文章到上面去发表。发表了以后呢,吸引了很多的
佛教信徒,也包括其他一些宗教的信徒,当然也有不少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上面留言。那么留言就要回复,有问必答,我是这样的一个原则,只要你留言,肯定都会有回答。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就慢慢体会到,佛教要弘法,需要利用现代传媒的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不然的话,我们庙里边即使修得再大,他从很远的地方跑到庙里面来见一个出家的法师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比如说他在上海要跑到北京很不容易,在广州,在台湾,甚至在美国、日本,那你要花费很多的机票钱,同时也会浪费时间。但是在博客上面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讲经说法的一些视频、音频,以及一些问题,都可以在上面发布。这样的话,我们的一些思想,我们自己要说的佛法,都可以很好地同信教群众以及社会各界正面进行交流。那么我想,如果是在古代的时候,玄奘大师也好,鸠摩罗什大师也好,鉴真大师也好,他们也会开博客的。”随着新浪网博客的开通,法师于2009年3月,正式在自己的博客上增加了视频弘法开示。
  法师敏锐地把握了当前时空因缘,深入地思考和抉择了弘扬传统文化与振兴
佛法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宗教界领袖宽广的心胸和高度,超越宗派、宗教,倡议搭建一个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来解读当今社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是为国分忧,增强中华民族的竞争力,又使佛法得以扎根于一个广大的平台上,将爱国与爱教能够契理契机地结合在一起。
  正是站在这样一个至高的着眼点上,在法师的指导下,2008年8月8日上午8时8分8秒,龙泉之声网站正式开通。在网站开通仪式上,法师说:“我们做龙泉之声网站,其目的就是要符合传统文化,符合大众的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
佛教根本宗旨。今后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参与、支持,把这个网站能够办成弘法利生的平台,办成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办成一个我们互相交流的平台,办成我们了解各种时代最新佛教和宗教信息的平台。让我们佛教越来越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让我们自己的福德智慧资粮一天又一天不断地增长,今天是个新的起点,今后大家要共同努力,祝福大家。”
  网站以
佛法为核心,以儒、道为两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和谐”的思想,并使之放声于世界。网站的开通,为广大网友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为了使网站更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力,龙泉之声网站第一个外语(英语)频道于北京奥运会闭幕当天启动。未来更期望开辟日、韩、法等多语种频道,以更好地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网站影响所及,仅运行四个月,便接受419,261次点击,70,318次访问,更有23,083名唯一访问者来自于全球45个国家555个城市。
编辑本段学修一体 内充外显
不讲究豪华气派
  法师住处从不讲究豪华气派,他常说:“我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护持道场的”。在一天中他休息的时间很少,常常是两三个小时,早上闻板起床,也时常提前起来。他说:“自己临睡前意念定时一般较准”。晨起后喝杯茶水,静坐、思维皈依发心,规划一天的安排,有时候看书。接下来随众上殿过堂,特别这一点二十几年来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他常说:“作为一个出家人不过宗教生活怎么可以呢?当头的要带头这样才能够领众熏修”。有一次法师因急着写一篇讲稿却忘了过堂,此时上殿时间已到,侍者要外出买些吃的,“饭可以不吃,殿不能不上”他说。通常早斋后他会在寺院四处走走看看。接下来回到寮房继续静坐思维一个小时左右。
乐意与大家互动谈心
  法师很乐意与大家互动谈心,僧众与他交流心得时,总愿意把心里话谈出来,从中得到指导,僧众总是很好乐亲近这位慈悲的 “长者”,因为在他身边没有压力,且感到无限的温馨、和蔼、可亲,有吸引力、易亲近,而且在潜移默化地成长。有人问这是什么力量呢?法师说:“通常我与各阶层的人接触总是把自己的身份放低,
众生
平等吗”!法师处理事情既周密、稳当、可靠又洒脱,拿得起放得下。在日理万机之下,经常拿出很多休息时间来关心寺院的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如在广化寺法师常常深夜时到寺院各处巡察和关心巡夜的僧众。法师在处理事务之余,还广阅大量经论:如《华严经》、《法华经》、《大宝集经》、《涅盘经》、《大般若经》、《净土五经》、《六祖坛经》、《四分律藏》、《四分律比丘戒》(可背诵)、《南山三大部》、《大智度论》、《中论》、《慈氏五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分律比丘戒讲义》等,尤其对《戒律》、《净土》、《俱舍论》、《唯识》、《中观》、《菩提道次第广论》有很深的研究与体会,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勤修佛学之余也研读《古兰经》等其他宗教的经典,并认为佛教应对其他宗教执包容、对话、交流的态度。早期每逢寒暑假,通常闭关专修,就现在,有时也挤出时间专修或进行短期闭关,以此策励大家,要时刻把握当下,慎勿放逸。
  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和平问题
  法师不仅关心
佛教内部的事情,还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和平问题。十几年来,撰写了近百万字的佛教论文
学诚法师
,如《福建
佛教的过去与未来》、《对新世纪中国宗教的一些思考》、《宗教关注全球化问题》、《略论中国佛教的文化建设》、《漫谈佛教人才建设》、《现代丛林生活的趋势》、《佛教的和平观》、《佛教世俗化倾向的思考》、《人类道德危机与宗教伦理关怀》等几十篇文章。发表在在《中国宗教》、《人民政协报》、《佛教文化》、《法音》、《福建宗教》、《亚洲论坛》等海内外佛教的刊物与互联网上,受到教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法师给僧俗二众讲开示时,深入浅出、契理契机,能把佛法融会到现实生活中。在一次春节法会开示中,他勉励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应不忘宗旨、不忘目标、不忘发心。为应僧众之机而提出适合现代出家众应具备的条件“志、道、德、才、学”五字真言;在丛林里 “坚持、随众、服从”的灵丹妙药。他常鼓励执事们要“发大心、讲真话、办实事”,对未来的发展,只要发心就能做到。工作能力不够,无法应付千变万化的缘起,以后不会做事的去做事,会做事了应从中超脱出来。为人处事遇违缘时应做到:“忍耐、包容、以礼相持、以诚相待”。
  法师为什么会关心国内外大事?他认为,
佛教与国家的命脉息息相关,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来参入,世界各国也离不开中国。在寺院举办的法会上,他积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引导佛教信众遵纪守法,做一个模范公民。他说:“出家众住持佛法,在家众护持佛法,这是大家的责任和义务”,并要求新世纪的僧尼,要进行内在的“心灵环保”,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建设“人间净土”为己任。他认为,佛教的教育应该引导广大四众弟子从原始的、片面的、落后的、短视的、陈旧的观念里解放出来,走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道路。作为佛教徒要有远大的眼光,要能够把握新时代佛教命脉,要懂得利用现代化设备(如电脑、网络等)来弘法,用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方式方法来弘法,紧跟时代,随机应变,契理契机,大胆吸收现代科学中涌现出来的观点正确、内容新颖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领域,同时也要注重自身修养,以道感人,以德服人。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以真实修行,真实弘法,报谢四恩。
 
版权所有:佛学网 佛学QQ群一:8424444 佛学QQ群二:556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