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资讯-佛教新闻
净空法师介绍附图
2014-05-22 21:28:09 来源:佛学网 浏览:10
\
 
人物简介
  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1927年2月生于安徽庐江。1959年于
台北市圆山临济寺剃度,法名觉净字净空。受具足戒后,在国内外,弘扬佛法,讲述《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六祖坛经》、《金刚经》、《净土五经》等大乘经论数十种,53年无间断,现存音影带三千数百卷。法师在国内先后创办华藏法施会、华藏精舍、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华藏讲堂、及佛陀教育
基金会。首开风气之先,使用视听教育之方法,弘扬佛法,大量制作佛法讲经录音带、录影带,分送世界各地,以及倡印赠送《大藏经》暨各种经论善书逾千馀万册,佛菩萨像多种数百万张流通全球。
  他师从方东美,坚持现代世界因高度物质化而丧失了宗教精神和哲学智慧,主张落实儒家的人生价值,以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从而达到拯救现代人类的目的,主张教育的忍让-亲让-礼让,而非欧美教育的竞争-斗争-战争。[1]

个人经历

(1)法师职位
  法师曾任
台北圆山临济寺书记,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南普陀佛学院教师,中国佛教会设计委员,弘法委员,东方佛教学院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松山寺大专佛学讲座讲师,中国内学院院长,中国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佛教会大专院校佛学讲座总主讲,天主教东亚精神生活研习所教授,华藏法施会会长,华藏精舍住持,华藏佛教图书馆导师,华藏净宗学会会长暨佛陀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美国达拉斯佛教会会长,新加坡净宗学会导师。法师于海内外倡导促进成立“净宗学会”,提倡专修净业,专弘净宗。
  一九八五年移居美国后,曾获颁美国
德州荣誉公民及达拉斯荣誉市民。
  公元二千年移居澳大利亚,两年后(二千零二年)即获颁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博士,并获聘任荣誉教授。同年,图文巴市长颁发荣誉市民。
  二千零三年,
昆士兰大学亦聘任法师为荣誉教授。
  二千零四年,
法师先后荣获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及印尼伊斯兰教州立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尽管,对于毕生淡泊名利的法师而言,世间的名闻利养犹如过眼云烟,修道人绝无丝毫染着。但这些荣誉,却显示了世界各地的志士仁人,对于提倡多元文化教育以及重振伦理道德之刻不容缓,有着高度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份肯定与认知,法师在澳大利亚、印尼等地,与政、教各界人士都建立了真诚的友谊。
  二零零三年七月,联合国国际和平大学,在
泰国曼谷举办国际研习会议,讨论“宗教是冲突还是和平”;法师以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身份,代表该校出席并讲演。同年八月应邀参加“澳大利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发起的“西藏光明万里情”义诊活动,为西藏同胞捐助治疗白内障的仪器与医疗基金。在世界灾难频传、国际恐怖份子活跃与多种传染病的袭击之下,人们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日俱增,对于“宇宙和谐、世界一家”的理念,也产生更广大的回响。

(2)法师足迹
  二千零三年十一月,法师应印尼
副总统罕扎哈兹之邀,至该国进行首次访问,会见前总统瓦西德长老以及政府各部首长及宗教代表;谈话中,再三强调应重视弘扬宗教教育,对印尼的种族和谐及安定和平做了极具建设性的提议。长老及各代表纷纷表示,热烈欢迎法师常到印尼讲经说法。
  二千零四年四月,印尼国家宗教部部长塞德亚基先生,邀请法师再度访问印尼。讲演中,法师就“人道、爱、世界和平”的主题,谆谆说明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
大同理想,必须建立在恢复圣贤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上。
  两千零四年一月,法师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亚洲非政府机构资讯网组织会议之邀,出席于日本冈山所举办的“教育永续发展”之国际会议。在大会讲演以及数天密集的访问座谈中,与世界各地的宗教领袖及学者专家共聚一堂,探讨化解冲突之道。法师提出古圣先贤“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说明一切宗教都是仁慈博爱的教育,要想消除冲突、挽救劫难必须先从化解自己内心的冲突与不平做起。人人反求诸己,心地纯净纯善,世界必定充满光明。法师慈祥温和的风范,恳切真诚的言论,加以深入浅出的说明,让来自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宗教人士及学者们留下深刻印象,并表达了诚挚的敬仰之意。

(3)法师荣誉
  过去十年,法师在
中国所设立的华藏奖学金、孝廉奖学金,帮助莘莘学子完成学业。近年来,法师不仅资助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及昆士兰大学的多元文化和平工作,并提供南昆士兰大学奖学金。二千零四年初,与印尼宗教部联系,拟于印尼大学设立奖学金,面向具有宗教信仰并专修人文学系、神学或哲学的贫寒学生,每年得到资助的人数约可达3500人。法师近年来积极倡导:神圣仁慈博爱的教育、与各个宗教和睦相处、多元种族文化平等对待。希望结合更多的仁人志士,在这动乱的大时代中,实现消弭战乱冲突、促进世界和谐安定的大同理想。
  法师首倡“佛教“正名为“佛陀教育“。指出大乘
教学方针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真智,使能明辨真、妄、正、邪、是、非、善、恶、利、害,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人生宇宙观,才能圆满达成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真实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
  1977年初,倡建“中华民族百姓宗祠“,凡中国民居留地,皆应兴建。旨在教民诚信忠敬、继孝思、笃人伦、醇风俗、隆国运\、开太平。又指出“文言文“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共同语文,为中华文化独具之异彩,是世界文化最伟大的发明,使数千年前人类智慧经验的宝藏,与今人结晶成一体,因此必须提倡。文化复兴,光被全球,惠及一切
众生,咸得和平安乐,犟根固本在于此也。
  法师于第六任 总统就职前,在台北市中国
佛教会宣讲《仁王护国般若经》以为祝贺,特别犟调教育救国,教育救世。尤望东亚各国发菩提心者,同心一德,携手合作,为全人类谋求真正和平幸福繁荣的新时代。
  法师云:“今世乱极,人各望治。欲求
普济全球,救劫难于眉急,化乖戾于无形,务令一切众生,人人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欲达此目的,唯有极力提倡大觉教育,以古今中外圣哲之金言教训为依归,
  以期建立共识。“佛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也。“于是有汇集群书,采撷格言的想法。如:《佛教大藏经》、《中国四库全书》、《荟要》、《
史鉴》、群书等,皆可摘取编成菁华录流通。务令一切众生能读、能解、能行,则不辜负古来圣哲垂化之婆心也。采撷要领:
  一、取明白易晓之短句,不取长文。
  二、取急切实用之教诲,不取不切
实际之玄谈。
  三、必利于自身之修养,家庭幸福,事业成败之教训。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各民族、各学派、各宗教,共存共荣之诸目标为撷取之标准。
  四、分类汇集编订一册,译成各种文字流通世界。介绍中华文化精华,促进世界大同,为吾人理想之目标也。
  五、他如西洋学术菁华:
伊斯兰、新旧约、金训格言菁华,若能普遍流通全球,必能建立共识、共存、共荣、和睦大同、亘助亘惠的美满世界。

重要理念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二十个字是老法师修学教化的基本理念。老法师诲人不倦地以此来劝化他人,自己亦终身奉行不渝。自一九五九年开始在
台湾讲经弘法以来,迄今已有四十年。自始至终,老法师不厌其烦地阐释“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是一位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等思想,让社会大众重新认识佛教,并且也极力提倡孝道、师道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四十余年的弘法历程中,法师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美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法缘非常殊盛,所到之处极受当地社团、学校及四众弟子的尊敬和爱戴。净空老法师的思想体系蕴含丰富,博大精深,现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其加以说明,俾使我们能对老法师的思想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一)以教育弘扬佛法;(二)以讲学培养人才;(三)以慈悲利益社会;(四)以真诚增进交流;(五)以专修求生净土。

(一)弘扬佛法
  【1】成立佛陀教育基金会
  净空老法师倡导下,一九六二年起便创设“华藏法施会”以印送
佛经
善书,无条件赠送给需要的人。一九八五年一月“佛陀教育基金会”正式在台北成立。基金会秉持“促进道德,推展佛慈,阐发伦理”的宗旨,多年来以赠送经书及佛教音像制品、举办佛学讲座、捐助奖学金等为主要弘法方式。先后翻印《大藏经》佛教历代祖师大德著作、儒家《四书》、《五经》等善书及一切与提升善良品质、恢复心性、昌明道德、改善社会风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目前,佛陀教育基金会的经典及音像制品赠送范围已由原来的亚洲、美洲地区扩展至澳大利亚、非洲欧洲地区的许多国家。单单在一九九八年,世界各国接受佛陀教育基金会赠送法宝的团体就达到两百多个,所赠送的经典总数达到两万八千多箱一百七十余万册。数十年来,“华藏法施会”及佛陀教育基金会已累计赠送经典善书千余万册,佛菩萨及祖师大德像数百万张流通全球
  
     【2】佛教是教育
  按净空老法师的指导思想,凡是新的净宗学会成立,首先所要进行的会务重点便是印赠经书、流通音像制品,展开
佛教
的“正名”活动。净空老法师经常说∶“佛教沦落为宗教,并且被纳入低级的宗教(西方观点中的多神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作为一名现代的佛教弟子,所首先应该明白的就是搞清楚我们和佛陀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佛为“本师”,他老人家是我们根本的老师,他和我们之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教与学的关系,而不像其他宗教那样存在所谓的“父与子”的关系或“主与奴”的关系。佛教的教学是非常艺术化的教学,每一尊佛像,每一种仪式,每一个供养具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工具,都有无限深广的表法意趣。如果我们进入任何一座寺院,在天王殿首先所看到的是一尊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塑像,它代表的是──如果想学佛、如果想作菩萨,第一步便要从“欢喜大度”修起。要学会包容别人、体谅别人、时时笑面迎人,不生烦恼,对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进入佛门薰修。由此看来,这“微笑运动”还是佛教首先提出的呢。另外,“四大天王”、“四大菩萨”、“十八罗汉”等所有塑像;供香、供花、供果等种种供奉仪式,各有其表法深意。如果我们现在只是把佛菩萨当成偶像加以崇拜,以为多烧几支香,多磕几个响头,便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便能升官发财,这是迷信!这简直是对佛菩萨教学的侮辱!任何事情是以因果而存在的,如果不明白因果的事实真相,不按照佛教导我们的理论方法去学习,只是一味的盲目崇拜,这完全与佛教化的宗旨相违背,也完全脱离了佛陀教育的本怀。
  
     【3】在祖国各地设立奖学金
  在普通社会教育方面,净空老法师也作出非常引人瞩目的成绩。一九九三年法师在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第一中学净空法师早年母校)五校第一次设立“华藏奖学金”。一九九八年老法师又在另外三十所学校设立“孝廉奖学金”。在这短短五年中,法师在中国各地大学、师范大学(学院)、中学所设立“华藏奖学金”及“孝廉奖学金”的学校共达八十八所(其中师范大学(学院)三十所,大学(学院)二十九所,民族及医科学院(大学)两所,中学二十四所,小学三所),每年单单用于颁发奖学金的款额就达二十万美元。

(二)培养人才
  【1】人才是佛教发展的保证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在一九九一年中国佛教教育工作(上海)座谈会上,曾说过一句令国际佛教界至今不能忘怀的话,那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其言之恳、语之切、心之真令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自朴老的上海讲话发表之后,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重视和培养佛教接班人的热潮。这股热潮至今仍然在神州大地上激荡着,发挥着不可思议的神奇作用。各类佛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在红墙绿瓦中矗立起来,一批批的寺院管理和弘法人才,也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江南北大大小小的寺院中。毋庸置疑,这次会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法门中兴奠定了十分深厚的基础。尤其让外界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自“文革”之后,中国佛教界在政府支持下,能在极短时间内,运用极其有限的师资和资金,在颇为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一大批颇有素质的佛教后继人才。净空老法师对于这个成果非常认同和赞叹,于世界各地讲经弘法时亦常常提到。
  对于
中国的佛教教育事业,净空老法师一直以来寄予无限厚望和满腔热忱,老法师十分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祖国的大地上教书育人,课徒醒众,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美好的理想一时无法变成现实。于是,老法师遂走向国际弘法的道路,并于一九八五年移居美国。居住美国期间,由于在团结种族、祥和社会、提升道德方面贡献卓著,一九九五年被美国德州州政府及达拉斯市政府分别赠予“荣誉州民”及“荣誉市民”的称号。但“叶落归根”的观念仍然占据着老法师的思想,遗憾的是因缘一直不是那样纯熟和遂人所愿罢了。
  
    【2】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
  一九七七年老法师应邀于
香港弘法,八七年起应邀于新加坡弘法,于此两处法缘深厚,每年几乎是例行往返讲经弘法。一九九五年五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净宗学会诚邀老法师来新讲经,并主持“弘法人才培训班”的日常教学工作。当老法师得知第一届所有受训法师都来自祖国大陆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能为祖国佛教界培养一批讲经弘法人才、能将自己所学奉献给祖国佛教事业,是老法师多年来的心愿。第一届九位法师圆满结业后,在老法师的殷切期望和鼓励下欢喜而归。“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届弘法人才培训计划的成就,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要求赴新培训的申请信雪片似的飞来,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商量后,遂决定将培训名额大幅度增加。这样,依来信先后录取的原则,来自中国各省市的三十位法师,在一九九六年底参加了第二届培训班。紧接着第三届和第四届分别在九七年九月和九八年三月成功开办。
  截至目前,弘法人才培训班共开办四届,接受了来自祖国大陆、
美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的法师居士七十余位(其中来自国内的法师共六十八位),这些法师现已分别在各自的寺院或应邀至各地正法道场讲经弘法。弘法人才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无疑为中国佛教注入一股强有力的新生力量,在一定层次上改善了佛教界说法人才奇缺的困境。
  
       【3】开办“华严班”
  【4】筹办“佛陀教育学院”
(三)利益社会
  【1】慈悲是
佛教的基本教义
  毋庸置疑,
佛教是以推行和平和慈悲为其主导思想的特殊教育。净空老法师经常教导弟子和学生们,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并且时时提及佛教所要求的慈悲不仅仅是对家人、朋友、认识的人或不认识的人,它还包括了我们的对手、敌人、动物、植物和一切我们能看见或看不见的有情生命。佛教的慈悲观主要是建立在“物我一体”,即“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理论基础上。它的立足点坚定精纯,是佛弟子勇猛精进的推动力。佛教深明因果关系,不但坦然面对我们现前所报得的一切顺逆境遇,还放眼在我们过去的造作和未来的果报上。佛门有一句“百年修得同船渡”的老话,假如我们能明了此事的真相,我们自然会善待和珍惜所遭遇的一切因缘,和言软语,结欢喜缘,不再斤斤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会执着于个人的得失取舍,完完全全跳出“小我”的圈子,成就“大我”的功德。不但如此还要有一种“所有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的想法,尊敬爱护一切众生,处处替他们着想,为他们谋福祉,这样,佛教所要求的慈悲才算是做到了第一步。当然,在慈悲的表现方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自己的财力、物力、劳力在生活上帮助众生,使他们重树信心,渡过难关,这是慈悲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如果能给予他们佛法的利益,让他们明白今天所受苦报或善报的原因,并能告诉他们离苦得乐或获得幸福快乐的方法,这是慈悲的深入和拓展。在这点上净空老法师确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2】说法四十年慈悲利人天
  净空老法师自讲经弘法以来,足迹已遍及
亚洲澳大利亚、美洲各地,四十余年来老法师以讲经弘法为唯一正业,横说竖说无间断说,教化劝导无以数记的东西方有缘众生,使他们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超越瓶颈,满怀信心,满怀希望的迎接新的生活。
  【3】、捐款捐物救灾救心
  九八年秋季,所有的中国人和全世界华人的眼睛都聚焦在祖国
长江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成千上万的人民子弟兵和灾区人民一道浸泡在百年不遇的洪水中,用自己的身体铸起一道道“钢铁长城”来保护人民的家园和生命财产。“视众生苦为己苦”的老法师在焦虑中彻夜难眠,虽然,他知道在祖国各族人民的同心协力下,一定可以战胜水灾,但身为华夏儿女又岂能袖手旁观?
  【4】、灾区建校播种希望
  在这次松嫩流域水灾中,大片农田农作物被淹没,房屋被毁坏,很多学校不能再复启用,就连
大庆油田也遭受无妄之灾。净空老法师认为灾区重建和灾民安居工程,中国政府已经做得非常圆满,但是在学校重建方面他可以尽心尽力地予以协助。老法师认为学校是播种希望的地方,是现代文明和文化知识的摇篮,任何重建工程可以推迟,但学校的重建进度,一分也不能延误。于是,老法师的案头又摆上一份援助灾区重建中小学校的计划。在老法师的亲自督导下,为东北灾区捐建十所慈光中学,二十所孝廉希望小学的计划已经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久,我们即可看到,凝结着老法师无限悲心的一所所新学校,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逐个建成。
  【5】祖国结缘由来已久
  其实,稍作回顾,我们便不难发现,净空老法师对祖国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对
佛教界、文化教育界及各地灾区的支持与资助,早在八十年代便已开始。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五年间老法师曾给国内各大寺院、佛学院居士林赠送《大藏经》达八百多部。一九九一年国内华东等地遭受特大水灾,老法师倾全力与华藏佛教图书馆、华藏讲堂共捐资二十五万美元救灾。一九九二年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成立,老法师为基金会捐资四万美元。一九九三年,老法师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及上海佛学书局印赠《佛学大辞典》一万部,与全国所有佛学院的学员结缘。同年,老法师还捐赠《四库全书荟要》三十三套,每套五百巨册,给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各省市高校图书馆。一九九四年,老法师在新加坡捐资六万新币支持祖国“万村书库”工程。一九九七年法师返回阔别五十年的故乡,给庐江中学赠送一百台586电脑,次年又为庐江中学新建图书馆捐资了人民币十万元……
(四)增进交流
  【1】多元世界多元文化
  “世界是多元的,种族是多元的,文化、宗教也是多元的……”,这是净空老法师多年来所提倡和推行的团体、族群、社会以及各类宗教、文化实体之间的相处、对话、交流的基本思想概念。“只有拓开心量,念念为别人着想,念念为遍法界一切众生着想,念念不忘自己是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身分。这样,我们的视野才能日益扩展,我们的心胸才能日益扩大,我们起心动念才是真诚,才是正念;如果有丝毫的私心和不平等心,就不能与佛陀的教化相应,不能把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理念落实。”又说∶“真觉了者,众生
即是自己;善知识者,法界即是家园。虚空法界与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佛陀才说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是佛教导的中心理念”。这是老法师对出家弟子及学生们的要求。
  【2】真诚是相互交流的出发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不管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还是宗教与宗教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的交流和往来已在所难免。对抗和猜疑,甚至采取暴力手段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和对方交流?这是老法师思考多年的问题。问题的产生看起来颇为复杂,也值得每个人去动脑筋思考,但老法师的答案却简单得让人吃惊,他说解决问题的
方法只有两个字“真诚”。“以真诚心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种种难题会迎刃而解”。
  【3】求同存异共存共荣
  在
澳大利亚昆士兰,每个月有一次由昆士兰少数民族事务局尤里局长所主持的“多元文化论坛”,各个不同的族群、宗教、学术界的领袖们同聚一堂,闲话交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以共同创造和谐、繁荣、安乐、福祉的社会为目的,各各作出真诚的贡献。净空老法师在澳期间,应邀出席并就论坛所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提出期望。在该论坛上,大家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辩论,交换意见,然后向政府提出解决宗教冲突或种族矛盾的方法。依老法师的观点,每一种文化,每一种宗教,每一个族群都有其优良美好可取之处。虽然各种文化和宗教所产生的背景与发展不同,但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一定有相同点或相似之处。老法师提议我们完全可以将此作为出发点,在这个基础上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并且,彼此之间假若能够互相帮助,互取所长,在真诚和尊重的基础上展开交流,既不蛮横相互干涉内部事物,又不运用一切非理性手段去解决问题,则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和平无战事,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安定繁荣。以此因素,老法师深切期望能在澳大利亚创办一间“多元文化大学”,或在当地大学内开办“多元文化学院”、“多元文化学系”,来培育全球从事多元文化教学和推广此一大事因缘的专业人才。
  【4】尊重传统反对渗透
  净空老法师的交流理念其实与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思想不谋而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周总理在一九五五年
万隆会议上曾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开展国际交流。这五项原则(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当今社会仍然闪烁出煜煜光华,被国际社会所遵从,甚至已成为联合国宪章的基本条例。它们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公正平等,不亢不卑的立场和崇尚和平的观念。“我们如果以真诚心来践履这五项原则,收到的效果则会更为显著,种种矛盾也就不称之为矛盾”老法师感叹地说,“这种好的思想观念,我们每一个种族、文化和宗教团体都有义务把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5】访问伊斯兰教中心
  九八年底,在净空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的率领下,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净宗学会六十多位法师和居士,首次对新加坡伊斯兰教中心及所属慈善福利机构进行了访问,并向该中心老人院及孤儿院住众结缘红包、赠送礼品,另外发出五十份助学金申请表格供新加坡马来族贫困学生申请。此举立即在新加坡社会各阶层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当地华文报《
联合早报》、《新民日报》及英文报《海峡时报》都做了详细报导,并且报章评论及社会人士在访问结束两三个星期之后,还津津乐道地谈论此事。看到政府及民众如此珍视宗教融洽和种族交流,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已计划在适当时候也对基督教、天主教和印度教等其它宗教团体进行友好访问。期望能以此抛砖引玉,引导各宗教、各民族加强交流,鼎力维护社会安定,种族和谐。
(五)求生净土
  【1】净土修学以孝亲报恩为基础
  在《
观无量寿佛经》中佛陀对修学净土的人提出了三个基本条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观经三福”,这三福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也就是说,净土宗的修学是以遵行孝道和师道为入门第一要求。净空老法师经常说∶佛法是师道,但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个连父母都不孝养的人,我们怎能相信他对社会大众的真诚;一个连老师都不尊敬的人,我们怎能相信他对有情众生的诚敬。当然,孝道所要求的是,不但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此为基础再将它加以拓展,不但孝养自己的父母而且还孝养别人的父母,尊敬一切有情生命、爱护一切无情事物、慎重一切因缘际遇;除此之外,还尊敬我们过去世无量劫以来的父母眷属,甚至珍惜我们生存和生息的环境,珍爱一草一木,这样孝道才能做得彻底、做得圆满。
  【2】一门深入是最直截的解脱方法
  净空老法师在早年对
禅宗天台华严、唯识、三论等佛教其他经教几乎都有涉猎,当时由于所亲近的老师都学养深厚且德高望重,所以老法师契入十分快捷,佛学基础也打得非常扎实,研究极有心得。老法师经常说,在亲近方东美先生时“我知道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在追随章嘉大师的年月里,“我明了了‘看得破,放得下’这六个字的真谛”。所以,后来老法师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按老师的要求把以前所学全部放下。老法师那时深深地体会到纵然千经万论,部部皆能大开圆解;八万法门,门门都能直趣般若,但学佛者在下手时一定要遵循一门、一条路而入,也只有这样心才会专,心专一,自然定力日增,智慧日长。持之以恒,不管在佛学知识上,还是在修行见地上都会有明显的成就。
  【3】
净土法门最切合现代社会
 
版权所有:佛学网 佛学QQ群一:8424444 佛学QQ群二:5560444